日期:2025-04-07 阅读数:8
4月2日,巴德富官宣,战略控股金硕科技,携手打造纤维素醚行业标杆。
看涂说话注意到,巴德富官宣的日子,正是特朗普签署“对等关税”行政令,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贸易伙伴加征10%-46%关税的同一天。
当水性乳液巨头巴德富将触角伸向纤维素醚赛道,战略控股河南金硕科技,这场看似寻常的并购案,实则是中国新材料产业的一场“技术主权争夺战”。
双方通过跨产业链的“化学重组”,或将打破高端纤维素醚长期被亚什兰(Ashland)、信越等国际巨头垄断的格局——
数据显示,当前国内高端HEC(羟乙基纤维素)国产化率不足40%,而金硕科技二期3万吨产能落地后,全球市场份额将直逼12%,足以撼动跨国企业的定价霸权。
不是收购,是产业链的“卡位战”
巴德富控股金硕科技的本质,是以资本为纽带重构新材料产业链的“技术-成本-绿色”三角关系:
1. 技术卡位:攻破40%的“卡脖子防线”
HEC作为涂料、新能源电池粘合剂的核心辅材,其高端市场长期被进口产品主导。金硕科技已实现医药级HEC纯度99.5%(对标欧洲药典标准),并计划通过联合实验室在2026年前突破99.9%纯度技术,剑指30%进口替代目标。
2. 成本卡位:15%的成本“剪刀差”
金硕鹤壁基地通过智能化改造,单吨HEC生产成本较行业均值低15%。
如按巴德富年采购量8000吨测算,仅此一项即可为其乳液复配业务年省超2400万元成本,直接转化为价格战火力。
3. 绿色卡位:40%碳足迹削减的“出海通行证”
欧盟碳关税倒逼下,巴德富急需生物基材料解决方案。
双方合作开发的生物基HEC碳足迹较石油基产品降低40%,可助其水性涂料出口突破欧盟绿色壁垒,抢占年增速18%的海外医美级HEC市场。
金硕科技:藏在中原的“技术军火库”
金硕科技这家成立仅5年的河南鹤壁企业,凭借三项“杀手锏”成为资本竞逐标的:
产能武器化:一期1万吨HEC产线满产可覆盖全国20%需求,二期3万吨投产后将跃居全球第三,形成对亚什兰(年产能15万吨)的局部反制。
粘度通吃术:独创宽幅粘度调控技术(覆盖50-150,000 mPa·s),从药片包衣(超低粘)到页岩气开采压裂液(超高粘),以一张技术网吃透28个细分赛道,产品溢价能力超行业均值20%。
区位Buff:扎根鹤壁***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,享受“原料半径50公里+政策补贴叠加”的双重红利,仅物流成本一项年省超500万元。
巴德富:从“卖乳液”到“定规则”
此次收购或是巴德富提升产业链主导权话语权的关键落子。
巴德富与金硕科技联合实验室的定位显示,依托巴德富“双研发中心(顺德、上海)+区域实验室”的研发网络,整合金硕科技在纤维素醚领域的核心技术能力,形成覆盖“基础研究—应用开发—产业化验证”的全链条创新体系。
在数字化管理平台,引入巴德富江门基地的智能化管理系统(覆盖研发、制造、营销全流程),构建实验室数据中台,实现配方模拟、工艺优化等环节的实时协同。
其核心研究方向是环保型纤维素醚开发,重点攻关生物基原料替代技术,目标降低产品碳足迹40%以上,开发光伏胶膜用高透光率HEC、新能源汽车电池粘合剂等高端品类。建材领域:研发耐候性提升30%的涂料级纤维素醚,适配极端气候环境。医药领域:突破医药级HEC纯度99.9%技术瓶颈,替代进口产品。
巴德富的收购绝非终点,而是提升产业链控制权话语权的起点:
技术闭环:通过乳液配方与HEC性能联调,可将客户产品研发周期缩短50%,客户黏性提升3倍。据测算,绑定HEC销售的乳液产品毛利率可从55%升至65%,提高约10个百分点。
资本杠杆:借力金硕科技2026年创业板IPO计划(当前A股可比公司估值仅亚什兰1/5),打造新材料“控股型平台”,未来或复制“并购-整合-证券化”的资本扩张路径。
绿色话语权:联合实验室规划开发的5款生物基HEC产品,剑指欧盟REACH法规合规市场,预计2027年海外营收占比将突破30%,改写中国企业在全球绿色材料标准制定中的边缘地位。
风暴眼效应:谁将被迫“站队”?
1. 涂料行业洗牌:中小厂商面临“技术绑定”压力,功能型腻子粉或因成本下降引发价格战,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。
2. 医美成本重构:金硕医药级HEC纯度突破后,国产玻尿酸原料成本有望下降40%,华熙生物等企业或将重新评估供应链布局。
3. 资本围猎新靶点:“专精特新+区域集群”模式受追捧,焦作钛材料(氢燃料电池双极板)、周口生物降解塑料(PLA薄膜)等地方性技术枢纽或成下个风口。
然而,这次强强联合的收购背后,同样有把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。
若将涂料客户网络与HEC捆绑销售,会不会触发《反垄断法》第22条“滥用市场支配地位”审查,值得注意。
其次是技术替代风险:纳米纤维素、气凝胶等新一代材料已进入中试阶段,现有产能可能沦为“沉没成本”——据罗兰贝格预测,2030年全球纳米纤维素市场规模将达250亿美元,对传统HEC形成降维打击。
撕开一道属于东方阵营的技术突破口
这场并购不仅关乎8亿产能的易主,更折射出中国新材料产业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技术-资本双轮驱动”的深刻转型。
特朗普的关税战意外触发“去美国化”浪潮,还首先砸碎了自家苹果的全球霸权。任正非已带着麒麟芯片王者归来,中国《反外国制裁法》实施细则亦允许查封在华美企资产、冻结技术合作。身在其中的中国企业或许更能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真理:霸权终将反噬自身,而技术自主才是穿越周期的诺亚方舟。
当巴德富与金硕科技按下产业链重组的启动键,其成败或将定义中国能否在生物基材料的全球竞速中,撕开一道属于东方阵营的技术突破口。
(数据注解:文中行业数据综合自《中国纤维素醚产业发展白皮书(2023)》、双方公告及第三方研报。)